首页 > 内容详情
平武:一个贫困山村的生态回归
发布时间:2018-01-18

1月11日,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村,村民陈绍德家的藏式小楼已竣工,陈绍德正忙着装修新房。“房子建筑面积有400多平方米,以后打算做民宿。”陈绍德说,这儿离九绵高速出口不远,等路通后,游客下高速几分钟就到了。

在关坝村,准备发展民宿的村民还有很多。关坝村曾是省级贫困村。最近几年,关坝村独辟蹊径,选择了生态发展之路。而今,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,这里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。

另辟蹊径 发展特色种养业

早在2009年左右,关坝村就倡导村民不打猎、不挖药、不捕鱼。然而,实施初期,却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对。“不打猎、不挖药、不捕鱼,意味着断了一部分村民的财路。”关坝村村支部书记乔梁说,“必须先找饭碗,让大家看到希望。”

为此,关坝村与生态公益组织合作,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,并养了1000余箱传统的棒棒巢。根据双方协商,关坝村负责养蜂,生态公益组织负责销售。

在收购价上,公益组织还采用了激励措施,起步价为70元/公斤。如村民不打猎、不采药和不捕鱼,还会额外补助30元/公斤,并给村上二次返利。两者加起来,关坝村的蜂蜜价格要比普通蜂蜜价格高出近一倍。

除了养蜂,村里还发展冷水鱼和乌核桃等特色产业。目前,冷水鱼的产值达50万元。

产业发展很快给关坝村带来了效益。2017年11月27日,387位村民领到了8万多元的生态分红。在分红仪式上,每户代表在承诺书上签字:不打猎、不捕鱼和不挖药,如违背承诺,全家3年的分红一律没收,归集体经济所有。

生态回归 村民纷纷返乡创业

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,关坝村还建设了保护小区。保护小区分为生活区、缓冲区和核心区。缓冲区主要用于科普考察和养蜂。核心区除巡护和科研外,禁止入内。

此外,村里还从相关部门争取到每年15万元的保护经费,并从村民中招聘了26名队员成立了巡山队。如今,在关坝村村口,巡山队队员随时监控进出车辆和人员。村里还设置了27个监控点。

村民赵邦银过去靠挖药为生。如今,他放下了锄头,当上了巡山队队员。巡山间隙,赵邦银还养蜂,每年产蜜近500公斤。“以前挖药累得很,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,现在养蜂加巡山,一年也有5万元的收入。”

随着关坝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,前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。村民创业热情也随之点燃,10多名年轻人回到了村里开起了民宿。

回乡创业的村民孟吉,把家里的3层小楼进行改造搞起了民宿。去年夏天光接待成都和绵阳的小学生夏令营,就收入了1万多元。孟吉说,接下来还将开展户外探险、自然教育等活动,吸引更多客人。

村民罗向平投资30多万元修建了民宿。回来之初,许多人“泼冷水”。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关坝村,罗向平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。“现在除了接待住宿客人,还能卖土鸡、蜂蜜等土特产。”罗向平说,今后还要吸引更多外面的客人来参与采蜜。( 记者 邹俊川 来源:《四川日报》编辑:新闻宣传中心 胡丽)